內環外圈近5公里長高架“年輕化”改造完成-新華網
2023 10/24 08:44:51
來源:新民晚報

內環外圈近5公里長高架“年輕化”改造完成

字體:

  來自市道運中心的消息,10月23日凌晨,隨著內環高架設施提升及功能完善工程(中山北一路-四平路、政本路-周家嘴路)段外圈最后一條新型降噪伸縮縫更新完成,標志著該工程外圈部分主體結構施工全部完成。

  由市道運中心負責建設,隧道股份、上海建工負責設計、施工的內環高架“年輕化”改造工程于9月8日凌晨零時30分正式啟動,歷經一個半月緊張施工,順利完成外圈4651米(2636米+2015米)的橋梁結構硬件設施提升及功能完善。

  內環高架是上海最早建設的城市快速高架道路,其中浦西段主線全長31公里,于1994年建成通車。經過近30年的運行,如今的內環高架已出現結構設施老化、運行壓力激增和智能化設備相對落后等問題,2022年實施了內環高架設施提升及功能完善工程(四平路-政本路)試驗段,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分時施工 全力保障大流量下交通

  施工區段高架投影下為中山北一路及中山北二路,均為中心城區主干道,保通壓力極大。且本次施工作業區段均為立體交通,橋下地面交通量大且涉及路口、匝道較多,車輛分、合流點多,導致交通組織形式多樣、易堵點多,對橋上作業人員和橋下流動人員的安全保障提出了極高要求。

  中秋、國慶“雙節”假日期間,項目建設團隊不停歇,避開9月28日和10月6日交通出行高峰,選擇了9月29日-10月5日車流相對較少的時段連續作業。并結合現場復雜情況,實行白天、晚上兩個時間段精準施工方案。高架主線施工期間,日間僅占用橋面1.5米寬,確?,F狀車道數量不變,滿足通行需求;夜間封閉半幅高架,提升施工效率。在車道分、合流處匝道及主線臨近匝道兩跨選擇車流量較小的周末施工,確保不影響工作日車輛通行。

 以人為本 將施工影響降至最低

  本次實施的兩大區段沿線涉及居民區、醫院、商務樓,為此,項目團隊采用低影響破拆技術—超高壓水射流破拆系統,并對設備及配套措施多次進行針對性改造,增設防護、降噪等設施,設計制造了廢水反濾、凈化、收集系統,將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噪聲與污水等影響降到最低。

  此外,針對日間僅占用1.5米施工區域的特點,項目團隊不斷細化施工方案,在狹長形施工區域多種作業分段同時進行,從每道工序所涉及的“人、機、料、法、環”各要素均進行有效管控,讓材料到場時間和施工時間無縫銜接,減少過程中等待時間,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施工辦法提升工效。同時采用傾斜攝影,精確規劃場地布置,選取并改造可滿足要求的特種設備。

  去年試驗段施工時,主要安排在深夜23時封交后進行,有效作業時間較短。這次工程白天夜間均可施工,一周可完成30跨施工,不僅施工效率、施工速度得到大大提升,也有效縮短了影響周邊居民的時間。

  精細管控 打造高品質工程

  此次工程防撞墻采用結構裝飾一體預制工藝,防撞墻結構外觀造型復雜,現場防撞墻安裝條件對構件預制、存放、運輸、養護要求高,安裝后線形和標高誤差需控制在1厘米以內。施工區段涉及上下匝道共計9條,除匝道與主線并板處外,高架主線段涉及多處曲線路段,為取得最為精確的線形數據,采用最新三維點云掃描設備及工藝,以每秒30萬點云密度對高架全線進行掃描采集橋梁數據并建立數據模型,為防撞墻更換施工提供可靠依據。

  在防撞墻預制時,根據S形曲線的特點優化防撞墻節段劃分,并在安裝時加密測量控制點位,在每段防撞墻拼接處均設置控制點位,保證了防撞墻線型精度控制達到設計要求。新防撞墻與橋體板梁采用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固接是一大難題。項目團隊動足了腦筋,通過改進新防撞墻預制工藝,采用二次立模澆筑工藝等舉措,確保UHPC固接的連續性、可靠性,提升外觀平順質量。

  黨建引領 聯盟齊心共發展

  為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服務、促進、保障市重點工程建設中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廣大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由市道運中心黨委牽頭成立內環高架設施提升及功能完善工程黨建聯盟。以黨建為引領,把建設方、設計方、施工方、監理方、工程所在地街道和相關單位聚合在一起,本著“思想共育、資源共享、責任共擔、難題共解、文明共創”的原則,利用路域黨建聯建平臺破解項目難題。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項目黨支部與工程沿線單位、街道等深入開展黨建聯建活動,項目志愿者深入居民區開展為民服務志愿活動,聘請文明施工監督員,積極聽取民聲民意并積極予以解決,雙向融入,助力項目優質高效完成,以實際行動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不斷提升區域道路設施服務品質和市民群眾對交通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記者 羅水元)

【糾錯】 【責任編輯:許超】
欧美日产在线一区2区3区-国产日韩欧美在线-国产二区亚洲欧美今日更新-最新无码国产在线视频导航